在去年su7发布会的时候,追捧雷军的是年轻人,在今年发布会后,嘲讽他的还是年轻人。
雷军没有变,变的是大家在不同阶段的情感认知。
“在很多人眼里,小米已经非常成功了,在我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焦虑,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性。”9月25日,雷军在他的年度演讲中的这句话,一如既往的励志,一如既往的坦诚。
但绝大多数观众,却被宣传中夹杂小字等细节给带偏了节奏,罗永浩对此却说,这是行业的陋习,各家都这样做。(隐士没有考究,盲猜苹果大概率不会这么做吧)
如果能因此让行业改掉这种陋习,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大家继续挖出之前的一些梗,比如曾经用一元钱硬币对比笔记本厚度等,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讨厌小米产品,而是对过度营销,越来越反感。
此之外,隐士更关注的是两个点,一是雷军并没有提及AI,而是谈起了芯片。
考虑到文章太长,先说结论,从雷总布局手机和汽车产业的经验来看,国产芯片领域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大爆发。
二是雷军推荐了理想i6这款车。很多朋友认为雷总推荐的原因是顺为投资过理想,实则不然,顺为投资过蔚来和小鹏,并没有直接投资过理想。
在隐士看来,更像是雷总背后的神秘力量在助推,而且不止在帮理想,而是在帮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以7月份为例,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高达5.2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0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
而小米汽车,在7月8月的交付量均超过了3万辆,不夸张的说,占据了该地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半壁江山。
在小米工厂之前,长江以北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已经远远落后于长江以南的产业规模。
以2024年为例,各省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差距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占据了半壁江山。
整车制造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了产业链的分布。
此时发力尚且不晚。
其实,雷总最开始并没有造车的想法的。
他早在2012年就参观过特斯拉超级工厂并试驾过。如果当时想要造车,早就开始布局了。
彼时他的选择是,像手机领域一样,先布局软件,把MIUI用于车载,顺为还投资了蔚小等一批造车新势力。
没有找到顺为投资过理想。
那为何雷军会呼吁大家关注理想呢?
原因很简单,理想在北京也建起了汽车工厂。
有工厂,就有产业链布局。
这也是隐士所说的,有些时候,并非是雷总想做某件事,而是不得不做了。
我们回顾,雷总真正考虑造车的节点,其实跟他造手机的时间非常类似。
小米手机横空出世的背景,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老牌手机厂商被苹果为首的智能机吊打,而且众多安卓手机尚未完全脱颖而出之际。
彼时,安卓手机不仅有三星,还有台湾省的THC,大陆生产的“中华酷联”。
小米1横空出世的时候,影响很大,一方面确实得益于雷总的发布会效果,但另一方面,让大家为之疯狂的是小米的堆料和价格。
隐士至今还记得彼时小米1的堆料配置,别家手机对应的基本上都是3000以上的价格,到了小米这里,1999,交个朋友。
正是小米手机突飞猛进的那几年,大家普遍从功能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华为这个企业也迅速成长为被美国点名的企业。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手机领域的外行,按道理来说是没有经验、没有产业链、没有人才,是什么让小米能迅速脱颖而出,而且能把性价比拉满?
实则,是摩托罗拉等手机品牌的管理、人才、产业链、代工厂等找到了雷总。
然后,伴随着小米手机的崛起,一部分产品力偏弱的手机制造商倒下,最终小米手机的销量来到了世界第三的位置。伴随着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快速崛起,手机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在快速成长,比如显示屏,虽仍与三星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小,甚至追上。
同样的道理,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人才、产业链更丰富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无论是从成本或者其他角度来看,都是更有优势的。
何况雷总还是湖北人,在武汉建厂很合理吧?
原因还在那张图中。
长江以北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相对还是偏弱了些。
北汽和他的产业链在燃油车时代尚有一战的能力,在新能源时代呢?
包括河北的那家,在燃油车领域稳步推进,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不太够看。
不管是造手机之前,亦或者造车之前,雷军和顺位资本早就“不差钱”了,人生赢家的他按理来说早就可以享受生活的。
但巧合的是,依旧会被推到时代的风口上。
小米造车的这几年,一些车企如同当年的诺基亚手机一样,又成为了历史。但比亚迪、宁德时代成长为万亿级别的大企业,2025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4%,可谓是大浪淘沙。
从经验来看,雷总开始布局的风口,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有大的突破,这句话不是说这些领域的发展得益于他的功劳,而是他布局的时间点,非常微妙。
隐士依旧坚持认为,中美在芯片和AI等科技领域,一定会有一方脱颖而出。
记得雷总曾接受的一个采访中,记者问如果没有造车这几年会搞什么?
雷总说:肯定搞AI啊,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出身的,我上大学那会就接触AI,就知道这个东西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只是那时候没到而已。
所以,隐士猜如果他有的选,他会毫不犹豫的投入到AI中去。
但现实是,AI离不开芯片,英伟达最近的选择说明,昔日芯片卡脖子的行为依旧存在。
AI领域要想突破,国产芯片就必须有所作为。
小米称,未来5年将投入600亿将用于芯片领域,重点攻克先进制程工艺及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领域。
可以预见,在芯片领域,真正的实力派将继续脱颖而出,而在芯片改良派的护航中,小米的芯片之路或许能复制手机和汽车领域的成功。
这个成功并不是小米的成功,而是国产芯片产业链这几年的艰苦奋斗,即将迎来行业大爆发的成功。
相信那时,大家对雷总的评价又会好转。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差钱的幕后大佬们,又一次请雷总走到台前。君不见,雷总把o1读成了01。
当然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快速发展这个大环境,正是咱们国家的发展,才给了雷军、任正非、马云这样的企业家施展才华的平台。
还是喜欢雷总的那句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君不见,前首富就刚被限高了1天。即便是万亿级别的企业,在历史车轮面前,依旧只是一叶扁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希望在国产芯片产业成熟之后,雷总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地投身自己AI等热爱的领域。
怎么加杠杆买股票,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美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