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们用手机导航、打车、点外卖、查快递,几乎都依赖GPS定位系统。它已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项技术最初的目的并不是服务大众,而是为了战争而诞生的。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正酣。美国军方意识到,想要提高导弹和战斗机的精确打击能力,必须建立一个全天候、全球范围的导航定位系统。于是,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发工作。
GPS的核心是一组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帮助接收设备精确计算出所在位置。这个系统原本是为了军事导弹制导、战机定位和舰船导航而设计,长期属于高度机密,只供军方使用。
直到1983年,一架韩国民航客机因为导航失误进入苏联领空被击落,造成269人死亡。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将GPS系统对民用开放。但开放后的GPS信号,精度被人为“削弱”,以保证美军优势。一直到2000年,这种限制才被完全解除。
此后,GPS迅速在民间普及,从汽车导航、智能手机到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几乎所有位置相关的设备都离不开它。不仅如此,GPS还为金融交易、电力系统提供精准的时间同步,甚至影响着农业、物流、测绘等多个行业。
目前除了美国的GPS,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例如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盟的“伽利略”。多数现代智能手机同时支持多套系统,让定位更快更准。
虽然今天的GPS已经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的“前世今生”其实是一段硬核的军事科技发展史。从战场走向生活,它是最典型的“军转民”科技之一。
怎么加杠杆买股票,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美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