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胡中喆 吕磊 西藏白朗报道
在海拔3880米的雪域高原,白朗县嘎东镇阿亚村静卧于青稞摇曳的河谷间,拉日铁路与拉日高速公路如两条动脉穿境而过——曾经,这里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村落;如今,连片温室大棚泛着银光,民族团结广场上孩童追逐嬉戏,幼儿园里书声与笑声交织……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白朗县阿亚村,已从传统农牧村落蜕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
“阿亚村真的变了,变得连我们自己都惊喜。”村科技专干达瓦罗布,这位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返乡的青年,站在果蔬飘香的大棚里感慨万千。他指尖所触,是无花果、白朗西瓜、车厘子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作物,“过去村民只会种土豆、白菜勉强糊口,现在我们种的是技术、是品牌,更是看得见的未来。”
阿亚村的蝶变,源于一场跨越近四千公里的“泉朗协作”。
2023年,济南援藏工作组带着资金、技术与先进理念进驻,启动“魅力嘎东·和美阿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省市累计投入4547万元,相继落地民族团结广场、村级幼儿园、农产品加工厂、高标准温室大棚等项目,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从基础设施到发展动能,为阿亚村按下“全面升级键”。
“济南带来的不只是一个个项目,更是一条‘输血’变‘造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白朗县委社会工作部驻阿亚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蔡志俊指着村后山壁上“鲁藏情深、和美阿亚”八个红色大字说,这是两地情谊的生动见证。
白朗县委社会工作部驻阿亚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蔡志俊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产业活了
从“靠天吃饭”到“种出未来”
土疙瘩里结出“金果实”
秋日的温室大棚里,陇椒藤蔓爬满支架,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达瓦罗布正弯腰忙活着,大棚怎么管,果蔬怎么种,村民们得听他的主意。
作为村里的“技术带头人”,他的“本领”源自济南援藏工作组的精准帮扶——工作组不仅邀请山东农业专家驻村手把手教学,还帮村里建起专属育苗棚,从济南引进优质种子自主培育。“以前买现成的苗,不仅贵,运输中还容易坏;现在自己育苗,成本省了,成活率高了。”
阿亚村科技专干达瓦罗布在辣椒棚里劳作
达瓦罗布说,靠着“专家教、自己学、村民传”的模式,阿亚村的果蔬种植彻底告别“凭经验”。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向高附加值作物“进军”:大棚里装上了温控、滴灌设备,销售端走“采摘+零售”模式,新鲜果蔬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2023年,村里试种车厘子、无花果,虽然车厘子需要两年“养树期”,管理也更精细,但想到未来每斤能卖上百元,村民们都干劲十足。
如今,阿亚村的“土地效益”已清晰可见——
千亩高标准农田里,良种青稞藏青2000、喜拉22迎风生长,单价从2.1元增至3元,户均增收4089元;13座援建大棚年产果蔬31.6万元,户均增收6320元;1600多亩沙化土地流转给企业,昔日的“沙地”变成“绿洲”,村集体每年增收24.4万元……从“种地糊口”到“科技兴农”,阿亚村的土地里,正长出越来越坚实的“振兴希望”。
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高原阿亚之上
生活美了
从“人畜混居”到“和美乡村”
土坯房旁开遍“幸福花”
九月的阿亚村,暖阳洒在新铺的柏油路上,路面黝黑平整,路肩旁的格桑花开得热闹,几只蝴蝶绕着花丛飞舞。
村务监督委员罗布旦增与妻子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大棚回来,车斗里装着刚买的化肥,车轮碾过路面,没扬起半粒尘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前村里是土路,现在不仅路修好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彻底变了样。”罗布旦增笑着说。以前是“人畜混居”,现在村里建了2个集中养殖点,1200多头牛羊实现统一饲养、统一防疫,彻底告别“人畜同院”的历史;在保护原有桃树、密蒙花、绢毛蔷薇等植被的基础上,村里还种上了桃树、松树、沙棘……一片蓬勃盎然的景象。
蔡志俊和达瓦罗布向罗布旦增了解今年蔬菜瓜果的产量与销售情况
变化的背后,是党员带头的“共建力量”。
阿亚村27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定期帮脱贫户打扫庭院、整治公共环境;村里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选,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知情大会”定期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贴满墙面,移风易俗的理念慢慢扎根。
阳光下,阿亚村道路整洁,环境优美
蔡志俊告诉记者,村里还建成了巾帼家美(绿色积分兑换超市)积分超市,让群众以公益劳动换积分,实现由“送”变“奖”,走出了一条“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共建美好乡村”的新路子。
如今走在阿亚村,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路灯彻夜明亮,曾经的“脏乱差”,早已变成“净绿美”。
教育暖了
从“入园难”到“家门口上好园”
雪域高原点亮“未来灯”
走进阿亚村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20个孩子正跟着老师念儿歌,彩色的地垫、整齐的玩具架、墙上的藏族谚语贴画,让整个教室充满暖意。
这所由济南援建的幼儿园,今年3月25日正式投用,是周边首个实现太阳能供暖的村级幼儿园。幼儿园按“三包”政策为孩子提供三餐一点,早餐有提子面包、牛肉白菜粥,午餐有山药炖鸡肉汤、红烧鸡翅、素炒老南瓜,下午还有草莓、香梨,家长不用花一分钱。
济南援建的阿亚村幼儿园,孩子们在教室里快乐学习
“以前周边村里的孩子要去5公里外的镇幼儿园,家长骑摩托车送,冬天路滑特别危险。”幼儿园园长格桑曲珍说,现在阿亚村及周边两村的幼儿入学率达100%,形成了15分钟“入园圈”。此外,4名老师全用普通话教学,还会融入藏族谚语、民间故事等本土文化,“让他们记得自己的文化根脉。”
为了让家长放心,幼儿园厨房实行“明厨亮灶”,食品留样、营养监测一丝不苟;教室里安装了监控,家长随时能看到孩子的情况。“孩子在这儿吃得好、学得好,村民们能安心去大棚干活,这是济南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格桑曲珍说。
阿亚村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合影
“阿亚村的蜕变,是济南援藏推进‘高原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第十一批济南援藏干部,白朗县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跃介绍,近年来,在白朗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济南援藏工作组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累计投入9900余万元,牵头打造4个高原和美乡村,带动白朗县建成15个示范村。
“我们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崔跃说,从阿亚村的温室大棚到其他村的特色养殖,从村级幼儿园到文化广场,济南援藏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既送资金项目,也传技术理念,既帮群众增收,也促乡风转变,努力探索契合高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
第十一批济南援藏干部,白朗县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跃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记者手记:
山海情长,阿亚新篇
离开阿亚村时,夕阳为民族团结广场披上一层金晖。幼儿园墙面上,彩虹、牦牛与青稞的图案生动活泼,藏汉双语书写的“和美阿亚”四个大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
“有机会一定要去济南看看。”采访中,这是阿亚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济南援藏干部们则说:“看到村民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感谢,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山与海不再遥远,情与梦在此交织。
记者感受到,济南援藏工作组以阿亚村为标杆,用实干与深情在雪域高原绘就的,不仅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更是“泉朗情深”的生动实践——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正随着高原上绽放的芳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延伸。
怎么加杠杆买股票,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美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