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晓帆
近日,一则“郑州一小学给新入学的孩子们免费发校服”的消息引发关注。
这些“免费校服”并非全新的校服,而是来自学校毕业生捐赠、或是高年级学生“以旧换旧”的旧校服,经学校统一送往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后,再免费向低年级同学传递。这一举动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很多网友留言“建议推广”。
校服是学生时代最有存在感的符号之一。在人们普遍理解中,统一着装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产生攀比心理,校服更是一种校园文化的体现。每到开学季,购买校服,是不少家庭的刚需支出。
但校服并非日常服装,一些学校仅需周一或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才要求学生穿校服。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合身的衣服基本只能穿一两季,一套新校服,可能穿不了太久就小了,第二年又要重新购买。因此,不少家长在购买之初便秉承着“买大不买小”的原则——长了卷一卷,短了放一放,买一套能管三年。
让不少家长陷于“校服之困”的原因,还在于校服种类多、品控差等问题。曾有家长吐槽,光幼儿园的校服,除了区分夏冬季的常规校服外,还有礼服、运动服、冲锋衣、棉马甲等种类,使用频次少不说,还必须“打包”销售。动辄上千的校服,设计不够人性化、尺码不统一等问题也常有发生,有的学校为了“销量”,两三年便变换款式让家长们重新购买。
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6亿人,以此估算,校服的消耗也是海量的。有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人选择通过赠送、捐献或转售的方式,让旧校服继续发挥价值。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鼓励校服循环使用。近年来,北京、江苏、安徽等地都相继发布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建立“校服银行”试点校服循环使用等措施,都在探索着校服循环使用的模式。
郑州这所学校开展的旧校服循环传递活动,得到不少在校家长的肯定,并不难理解。试想一下,一套校服能够经历三位“小主人”,可见校方对于其质量、款式和设计的自信。并且,在这样的“循环”中,孩子们不仅都能穿上合身的校服,也能从中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由此,思路还可以拓宽一些,不仅是校服,孩子用的科学器材、校徽、红领巾、军训服等,这些都不是一次性的,也能循环利用起来。当然,这些善意的基础还应回归于安全和自愿,物品回收的渠道、处理的流程都应当透明可追溯,给家长提供足够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校服循环利用的意义,远不止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我们期待着更多“免费”校服的接力,这不仅是一件件衣物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扎根与生长。
怎么加杠杆买股票,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美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