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广州唯一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行政区。
近日,笔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了解到,番禺区目前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广东省传统村落4个,广州市传统村落11个,历史风貌区2个,不可移动文物770处,历史建筑59处,传统风貌建筑52处,古树名木748株,各级非遗项目66项。
近年来,番禺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领、以用促保”理念,系统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构建起多层级保护体系,多方合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新活力。
莲花山历史风貌区。
织密保护网络,夯实责任根基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番禺区关于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明晰区各职能部门、镇街属地职责。
与此同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全区名城保护工作,定期组织名城专题会议研究决策。
并建立“三级联络员”机制,为每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配备城管、镇街、村(社区)联络员,落实巡查工作,确保保护责任落实到位。
传统风貌建筑群大岭墟。
做好保护规划编制
促进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聚焦整体格局、历史风貌、传统肌理、环境要素等重要方面,目前已完成11个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审批。
重点推进沙湾名镇、大岭村、潭山村2035版保护规划编制(修编)报批,其中大岭、潭山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审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
完成先锋大街、前锋大街、蔡一村、坑头村、谢村村、诜敦村、赤岗村等7个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审批。
在规划中科学划定保护范围、细化管控,探索解决保护难题。注重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组织现场勘察、村民和企业代表交流,凝聚保护共识。
其中,沙湾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持续加强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以一期核心区为基础,陆续打造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等多间文化场馆,完成停车场、家庭旅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业态不断丰富,游客持续增加。入选全省首个非遗古镇,民间艺术活动活力传承,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无独有偶,大岭村提升基础设施,加强污水整治、盘活闲置古建筑,发挥龙舟、祠堂特色,创新将村民、艺术家和企业发展为“文旅发展共同体”,打造独特乡村IP,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成功入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国8强,实现全省在该领域中的突破。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
扩充保护名录,丰富文化遗产类型
完成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挂牌工作,编制完成番禺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协助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测绘建档等。
协同科工商信等部门,开展工业遗产等认定,丰富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分批次推进认定,在新一批传统风貌建筑认定时,通过加强与权属人沟通,实地宣传相关政策文件和鼓励措施,有多宗具特色的古民居入选推荐保护名单,得到专业媒体的报道和认可。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沙湾农荫厅。
创新以用促保,焕发古建新生
沙湾镇农荫厅项目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修缮活化空置失修的历史建筑,变身为特色民宿和文创空间,成为第一批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优秀案例,示范效应显著。
华师大学城校区的原贝岗村民居历史建筑通过多方合力重新修缮,传承传统工艺技术,获得专家认可。
西坊大院、紫坭堂等工业遗产通过活化利用和产业升级,打造电影、时尚消费等特色文化创意园区,成为年青人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新造粮仓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项目,成为区内再度入选住建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设计方案完成专家评审,修缮工作稳步推进,将持续打造为活化利用的新标杆。
历史建筑试点省粮仓储运公司第二仓库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项目。
协同城市更新,擦亮文化名片
严格落实保护优先,加强更新项目的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做好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协同推进。
以编制完成保护规划为基础,先锋社区在微改造中成功做好街巷整体格局风貌保护、活化利用古建筑和拓展公共空间,其微改造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及广东省一等奖。
先锋社区改造效果图。
先锋社区改造后现状。
编制《市桥老城区整体改造提升概念规划》,推动大市社区改造提升实施,推进“市桥渔帆”连片改造项目,提升焕发老城区新活力。
加强宣传,凝聚保护合力
重视历史文化宣传,深入镇街、校园宣讲政策,提升基层保护意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规划工程师走进南阳里小学、石碁镇中心小学等校园,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我做起”为主题作分享宣讲,受到师生的欢迎。
联合镇街实地调研,宣传传统风貌建筑最新规定,提升基层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支持。精选优秀案例,汇编形成《禺梦筑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案例集,以鲜活实例启发思路。
《禺梦筑新》番禺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案例集。
《禺梦筑新》番禺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案例集。
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专题文章、视频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理念与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历史文化保护宣传进校园活动。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精心守护与合理利用中绽放持久魅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动能。
南方+记者 钟晓宇
通讯员 穗规资 番规资宣
怎么加杠杆买股票,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美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